关于做好2003年度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1 10:20:18   浏览:809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做好2003年度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

人事部 建设部


关于做好2003年度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



注工[200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机构、人事考试中心:

  根据人事部、建设部《关于印发〈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核认定办法〉的通知》(人发[2002] 35号),为做好2003年度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2003年度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定于9月20、21日举行。各地要按照《2003年度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工作计划》(附件1)的要求,认真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以确保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考试报名时间为7月中旬以前。各地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和人事考试部门要严格按照人发[2002] 35号文件的规定,认真做好资格审查和报名组织工作。务必于8月1日以前将试卷预订单(附件2),一式两份报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

  三、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为非滚动管理考试,参加基础考试或专业考试的考生应分别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

  考试信息按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关于使用<人事考试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人考中心函[2003]3号)的规定执行。考试编码为:

类 别 级 别 专 业 科目代码及名称
08.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1.基础 01.基础 1.基础考试(上)
2.基础考试(下)
2.专业 01.专业 1.专业知识考试(上)
2.专业知识考试(下)
3.专业案例考试(上)
4.专业案例考试(下)

  四、基础考试为闭卷考试,只允许考生使用统一配发的《考试手册》(考后收回),禁止携带其它参考资料;专业考试第一天专业知识考试和第二天专业案例考试为开卷考试,允许考生携带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各种专业规范和参考书。

  考生应考时,可携带2B铅笔,黑色(蓝色)的钢笔或签字笔、圆珠笔、三角板,橡皮以及无声、无编程功能的计算器。草稿纸由各地配发,考后收回。

  五、《基础考试》和《专业知识考试》试卷全部为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阅卷及评分工作由各地人事考试部门组织实施,评分标准在考后下发;《专业案例考试》要求考生在填涂答题卡的同时,在试卷上写出答案和计算过程,具体的作答及评分操作按《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案例考试与评分方法》(附件3)的规定进行。

  六、为帮助考生做好考试准备工作,报名时请将《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考试考生须知》(附件4)印发给考生。

  七、各地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参照《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和房地产经纪人执业资格考试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2546号)中的有关规定,按标准收取考试费:基础考试为二科,每人120元,专业考试为四科,每人520元。

  注册土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报名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补偿组织考试报名直接费用支出的原则核定。

  八、考试期间须有专人值班,请于考前一周将值班电话分别上报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和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

  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

  (010)68318798、(010)68318948(含Fax)

  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

  (010)64401052、(010)64401087(含Fax)

  附件:1.2003年度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工作计划

     2.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考试试卷预定单

     3.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案例考试与评分方法

     4.2003年度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考试考生须知

二○○三年三月十二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人防物防技防齐头并进 平安文明和谐百花齐放

赵德胜 林书设 叶正镗


  构建和谐社会,平安是基础,大力加强社区平安创建工作,努力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打、防、管、控结合支撑点,不仅是改善社会治安形势、确保社会治安明显进步的良方,也是应对和解决日益复杂的治安问题、实现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大田县均溪镇镇东社区居委会面对维护社会稳定新情况、新形势、新任务,以建设平安小区为重点,以镇东花园小区为先行先试区,在“防”字上下足工夫,全力整合小区资源,加强治安防范网络建设,积极开展群防群治,促进小区社会治安进入良性循环。请看大田县均溪镇镇东花园加强治安防范工作的主要做法----

  镇东花园是一个新开发、新成立、开放式的居民住宅小区,隶属镇东社区居委会,建于2006年,地处均溪镇凤山东路路段,管辖面积0.1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东至凤山东路102号,南至凤山东路,西至虹山路,北至均溪河。有住宅楼58栋,居民412户1270多人,租房户52户126间,企事业单位5个,娱乐休闲场所2个,商业街1条,商业门面35间,重点防范单位2个。

  2007年来,镇东社区居委会针对该小区住户间交往少、入室盗窃案件高发的特点,坚持以平安建设为核心,以平安家园理事会为载体,极探索综治治安防范群防群治的新路子,基本实现了网络立体化、防控一体化、效益最大化,全力打造出平安、文明、和谐小区。

  2006年发刑事案件14起,2007年发5起,2008年发3起,年内无刑事案件发生,突出治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处理,公共基础设施得到逐步完善,文明和谐环境逐步形成,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形成了“路上有人看,大门有人守,院内有人转,生人有人问,犯罪有人管”的良好工作局面,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平安小区”创建目标。

强基固本

  镇东花园把夯实“三防”基础作为加强小区治安防范工作的着力点,密织了一张治安防控立体网络。

  一是组建人防。在社区建立了社区公安警务室,配备民警、文职人员各2名;在小区组建了由居民组成的“平安家园理事会”,内设了小区治保会、调委会、楼幢长、专职治安巡逻队等四支队伍共32人;在小区组建了一支16名由低保人员、退休人员、环卫人员、治安信息员等小区治安力量组成的义务巡逻队,形成了社区民警、专职治安巡逻队员、义务巡逻队员三级防控网。社区民警每天开展一次巡逻,专职巡逻队坚持在每天下半夜按照“四班三运转”巡逻8小时,义务巡逻队坚持在每天白天按照“八班六运转”巡逻16小时,开展看楼护院、小区治安巡逻守护和安全防范工作。

  二是改造物防。在小区内建设一间治安值班室,每天由义务巡逻队员轮流值班;在每个住户都安装防盗门的基础上,每个单元都安装了楼宇对讲门,每户装防盗窗、反攀爬钉;加强了车库、停车场、摩托车和自行车车棚、小区路灯、园林绿化带等改造与建设。目前,小区内已建32个车库,2个停车场,摩托车和自行车车棚3个,路灯42盏。

  三是强化技防。在小区内大力推广安装电子视频监控系统,共投入8万余元,在小区公路外侧安装2个360度旋转探头,接入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在重点单位安装视频探头8个,接入警务室视频分控中心;在小区主要路口及停车场安装视频探头8个,接入小区门卫值班室。通过安防公司,在小区居民住户及沿街店铺推广安装智能报警系统,推行安防保险有偿服务,并将报警系统连接到派出所技术监控室。目前,有5家沿街店铺、11家住户安装智能报警系统。

联动运作

  宣传教育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先导。镇东花园始终把治安防范宣传工作作为小区治安防范工作的切入点,增强居民守法意识、防范意识、安全意识,增进邻里联动联防意识,形成了“人人参与防范,共同维护治安”的良好氛围。主要开展了四项宣传活动。

  一是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了以“警民携手创平安小区,警民同心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让居民熟知平安创建的意义、内容、目标、措施。

  二是开展警示系列活动。针对居民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细节,在小区内推出温馨提示牌、安全警示牌、设置宣传栏、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宣传形式,在住户显要位置广泛张贴;社区民警收集小区居民住户手机号码,通过手机群发短信系统向居民发送社区警情警讯、预警信息和安全防范温馨提示语,让居民提高防范意识,积极举报犯罪嫌疑人;针对各时期社区的发案特点,每月印制一期《民警提示》,分发到居民家中,随时向社区居民通报有关案情,多形式多渠道提醒居民注意居家防盗、外出防抢。

  三是开展警民相约活动。以每月一次警民相约警务室活动为载体,举办“法律进社区”、图片展览、“送法到户”、 文艺汇演、平安知识竞赛、禁毒知识讲座、“模拟法庭演示”以案说法、消防演练、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安全防范和依法保护自身权益知识。

  四是开展“民心警务”工程。社区民警在完善警务室六项制度的基础上,推出“六进”家访活动(即,进信访人员家、进纠纷当事人家、进案件受害人家、进婚丧嫁娶等涉事群众家、进“两劳”释放人员及在押犯罪嫌疑人家、外来流动人口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倾听群众的诉求,掌握群众的疾苦。如针对春节期间全国多个地方出现“HD90”编号的百元假币的情况,社区民警通过家访积极向居民宣传假币的识别方法,解答群众甄别真假货币的相关咨询。

延伸服务

  为确保发挥治安防范作用的最大化,社区干部和民警把“平安家园理事会”作为职能工作延伸的平台,把为民服务作为接合点,向基层下移便民、利民,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做到“两个到位”。

  一是办实事到位。社区民警通过家访,深入了解到低收入生活困难群众、失学儿童、失足青少年、帮教对象和服刑在教人员等情况,并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他们的情况,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支持、帮助和服务,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温暖。两年来,先后家访刑释解教人员、在押人员家属10余次,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价值累计1000多元;与民政、教育、劳动等部门协调,为1名刑满释放人员办理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刑释解教人员子女就学提供500元的就学援助,为2名刑满释放人员在原单位重新找到了工作;倡议发起的爱心捐款活动1次,帮助因意外火灾事故急需重建家园的18号楼401室居民卢新顺募捐人民币4731元。

  二是解纠纷到位。社区民警通过家访主动发现各类矛盾纠纷,并有效依托小区调委会,把矛盾纠纷消除在始发阶段。同时,密切关注信访对象等特殊人群,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缓和社会矛盾。如住户郑某下岗失业后生活极其困难,因对企业发放的安置补偿金不满,已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未果准备借路费进省上访,社区民警了解情况后,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做好当事人思想工作,为其争取了最低生活保障金,郑某感动之余表示坚决拼弃上访念头。通过家访排查,共解决信访2件,成功调解居民纠纷13起,调结率达100%,无发生民转刑案件,无上访户。

  基本案情:王某与张某在某蔬菜市场上因为占用摊位的大小而发生口角,双方约定斗殴。王某遂找来其朋友刘某、方某参与斗殴,并指使方某购买刀具。刘某纠集赵某、周某、朱某,方某又纠集成某、魏某,因此,王某带领同伙共计8人前往斗殴地点,到达斗殴地点后,王某被其父亲强行带离现场。张某纠集孔某、韩某等6人手持棍棒赶赴约定地点。双方在厮打过程中,成某持刀刺韩某胸部、腹部数刀致其死亡。
  分歧意见:成某在聚众斗殴中直接致人死亡的行为,依据刑法第292条第2款的规定,应由聚众斗殴罪转化为故意杀人罪来定罪处罚,对其转化主体的认定毫无疑问。而对于其他共犯是否也应以转化后的行为来定罪处罚,理论上存在分歧。
  第一种意见: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不仅直接实施者应定故意杀人罪,而且依据共犯理论,对在聚众斗殴中共同犯罪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也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刑法只处罚聚众斗殴中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因此对于一般参加者不予考虑)
  第二种意见:鉴于聚众斗殴的特殊性,只应对直接造成死亡的斗殴者和首要分子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对其他参与者不宜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第三种意见:本案中因首要分子并未参与,依据罪责自负原则,只转化直接致人死亡的实施者,对首要分子不应定故意杀人罪,而是聚众斗殴罪。
  第四种意见:不能单纯以是否参与来概括认定,应根据行为人的具体行为,并综合具体案情进行个别分析。
  笔者观点:笔者同意第四种意见,认为聚众斗殴中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是否转化,应结合案件并据主客观相一致原则来做判断。
  从主观因素来看,在聚众斗殴的共同犯罪中,倘若直接实施的斗殴者超出了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的故意范围,致人重伤、死亡的,则直接实施者的行为应单独转化。如果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对直接实施者有概括的故意,则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应和直接实施者一同转化。
  就本案来看,在矛盾发生后,王某首先提出犯意,后纠集刘某、方某并指使方某购买刀具等足以致人死亡的器械,由此可看出王某在聚众和准备斗殴中行为积极并起组织、指挥作用,不论其是否直接参与斗殴,对王某应认定为首要分子。方某和刘某在明知斗殴的情况下,分别纠集多人,且方某为斗殴而购买了刀具,应视为积极参加者。
  在斗殴前,王某指使方某购买刀具和方某购买刀具并积极参加的行为,即可表明王某、方某明知使用刀具参与斗殴,可能会出现致人重伤、死亡的后果,仍未对致人重伤、死亡的后果做出明确的限制,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这种主观上的故意是一种概括的故意,一种放任的间接故意,应包括故意杀人的故意,成某斗殴中致人死亡的结果并未超出王某、方某主观故意上的限制。因此,本案中对致人死亡结果承担刑事责任并转化为故意杀人罪的主体,应是在斗殴中直接致人死亡的实施斗殴者成某和未对斗殴结果予以明确限制的首要分子王某及购买刀具并纠集成某斗殴的积极参与者方某。对于其他积极参与者,如刘某,其并未对成某有概括故意,也并未对死亡的受害人施以加害行为,现有证据也表明其斗殴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无因果关系,则不宜以故意杀人罪转化,而应根据其具体的聚众斗殴行为定聚众斗殴罪。

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934页。

  (作者系河北省沽源县人民检察院 张红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