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刑事抗诉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21:53:14   浏览:938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刑事抗诉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刑事抗诉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1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18次会议通过)

法释〔2011〕2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刑事抗诉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1年4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18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二○一一年十月十四日

为规范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刑事抗诉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收到人民检察院的抗诉书后,应在一个月内立案。经审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决定退回人民检察院:

(一)不属于本院管辖的;

(二)按照抗诉书提供的住址无法向被提出抗诉的原审被告人送达抗诉书的;

(三)以有新证据为由提出抗诉,抗诉书未附有新的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

(四)以有新证据为由提出抗诉,但该证据并不是指向原起诉事实的。

人民法院决定退回的刑事抗诉案件,人民检察院经补充相关材料后再次提出抗诉,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

第二条 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刑事抗诉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涉及新证据需要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受抗诉之日起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并将指令再审决定书送达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

第三条 本规定所指的新证据,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指向原起诉事实并可能改变原判决、裁定据以定罪量刑的事实的证据:

(一)原判决、裁定生效后新发现的证据;

(二)原判决、裁定生效前已经发现,但由于客观原因未予收集的证据;

(三)原判决、裁定生效前已经收集,但庭审中未予质证、认证的证据;

(四)原生效判决、裁定所依据的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或其他证据被改变或者否定的。

第四条 对于原判决、裁定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进行重新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经审理能够查清事实的,应当在查清事实后依法裁判;

(二)经审理仍无法查清事实,证据不足,不能认定原审被告人有罪的,应当判决宣告原审被告人无罪;

(三)经审理发现有新证据且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指令再审期限的,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第五条 对于指令再审的案件,如果原来是第一审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指令第一审人民法院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抗诉;如果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指令第二审人民法院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第六条 在开庭审理前,人民检察院撤回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准许。

第七条 在送达抗诉书后被提出抗诉的原审被告人未到案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审理;原审被告人到案后,恢复审理。

第八条 被提出抗诉的原审被告人已经死亡或者在审理过程中死亡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止审理,但对能够查清事实,确认原审被告人无罪的案件,应当予以改判。

第九条 人民法院作出裁判后,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内将裁判文书送达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辩护人和原审被告人的近亲属;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判决宣告后立即将裁判文书送达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辩护人和原审被告人的近亲属。

第十条 以前发布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下水资源勘查管理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下水资源勘查管理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厅


1996年7月1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 新政函【1996】118号文批准1996年7月26日自治区地质矿产厅发布施行 新地发【1996】266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地下水资源勘查管理,提高勘查效果和勘查工作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水法>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地下水资源勘查的,必须遵守本办法。
地热和矿泉水资源勘查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地下水资源勘查实行行业管理。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是地下水资源勘查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办理地下水资源勘查登记,颁发勘查许可证,对勘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 地下水资源勘查是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基础工作,应当坚持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服务的原则。
地下水资源勘查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评价的方针,逐步实行区块登记管理制度。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地下水资源年度勘查计划,经自治区计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施行。

第二章 勘查登记管理
第五条 勘查单位必须按规定办理勘查资格审批手续,取得勘查资格证书后,始具有从事相应地下水资源勘查活动的资格。
第六条 勘查单位必须按本办法的规定申请办理登记手续,领取勘查许可证,方可从事地下水资源勘查活动。
国家地质勘查计划的一、二类勘查项目和中外合资(合作)项目的登记申请,由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进行初步审查,报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核发证。其他地下水资源勘查项目的登记审核和发证,由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办理。批准文件应当抄送项目所在地的地质矿产
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
第七条 下列各项地下水资源勘查应当办理登记手续:
(一)区域水文地质普(调)查;
(二)为城市、农牧区规划服务的供水水文地质调查;
(三)为城镇、厂矿、农田、牧业基地供水水源地水文地质勘查;
(四)盐渍土改良沙漠化防治水文地质勘查;
(五)单独立项的矿区水文地质勘查;
(六)组建、扩建地下水动态监测网;
(七)与地下水资源有关的环境水文地质调查或勘查;
(八)单独立项的水文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勘查;
(九)需要勘查施工的有关地下水资源的科研项目;
(十)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进行勘查登记的其他项目。
第八条 办理勘查登记手续时,勘查单位或者其主管部门应当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主管部门批准的勘查计划或者承包合同等有关文件;
(二)勘查登记申请书;
(三)标有经纬度坐标和区块编码勘查工作区范围图;
(四)勘查单位的勘查资格证书。
第九条 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申请登记的勘查项目,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审核,并在收到登记申请之日起四十天内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准予登记的决定。
第十条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单位申请同一地区的同一工作对象,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下列原则进行审核,择优予以申报或者登记,但横向联合或者协作的项目除外:
(一)地质工作国家订货市场一、二类项目优于其他项目;
(二)以往在该地区做过勘查工作,掌握实际资料较多、研究程度深入的;
(三)勘查方案比较合理、投资少、预期效果好的;
(四)勘查资格证书等级高的;
(五)登记申请在先的。
第十一条 申请登记的勘查项目,已经做过同一勘查阶段或者相同比例尺工作的,应当提出新的认识和科学依据,或者采用新的技术方法,并能够提高勘查程度。
第十二条 勘查项目的工作内容、程序,应当与勘查单位资格等级相适应。
第十三条 勘查单位应当在领取勘查许可证后的六个月内实施勘查作业,并将作业开工情况报告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逾期未实施勘查作业的,按自动放弃勘查权处理,由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注销其勘查许可证。
第十四条 勘查单位变更批准的勘查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到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换领勘查许可证:
(一)变更勘查工作区范围的;
(二)变更勘查工作内容的;
(三)变更勘查工作阶段的;
第十五条 勘查单位因故要求撤销已登记的项目或者已完成勘查项目任务的,应当向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报告项目撤销原因或者填报项目完成报告,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三章 施工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勘查单位依法施工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干预或者扰乱其正常作业。
勘查作业期间和勘查作业结束后建立、保留在地下水动态监测设施及其他水文地质监测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坏。
第十七条 勘查单位必须接受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勘查作业区所在地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在进行地下水资源勘查时,应当保护水资源,防止地下水污染或者水质恶化。
第十九条 在地下水资源勘查过程中发现其他矿产资源的,应当予以保护,并及时通报地质矿产主管部门。

第四章 勘查成果管理
第二十条 供大型水源地建设使用的勘查报告,由国务院矿产储量审批机构审批。供中型、小型水源地建设使用的勘查报告,由自治区矿产储量审批机构审批。矿产储量审批机构应当自收到勘查报告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批复。
第二十一条 未经矿产储量审批机构审批的勘查报告,不得作为建设项目立项和设计依据。
第二十二条 勘查单位完成勘查工作后,应当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向自治区地质资料管理机构汇交勘查报告和有关资料。
第二十三条 勘查单位可以依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向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申请登记勘查成果。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四条 勘查单位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可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停止作业、吊销勘查许可证的处罚。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领取勘查许可证擅自进行勘查的;
(二)不按规定报告有关情况或者虚报、瞒报的;
(三)已经登记的勘查项目,满六个月未开始施工或者施工后无故停止工作满六个月的;
(四)有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形之一,不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
(五)勘查许可证有效期满,不办理延续登记手续继续施工的。
未按规定汇交勘查报告和有关资料的,除按前款规定给予警告外,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六条 地质矿产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勘查单位或者个人有权举报和反映,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具体适用中的问题,由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批准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6年7月26日

交通部关于发布《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与交通系统船岸电台国际公众船舶通信资费结算办法》的通知

交通部


交通部关于发布《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与交通系统船岸电台国际公众船舶通信资费结算办法》的通知
1991年11月8日,交通部

现发布《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与交通系统船岸电台国际公众船舶通信资费结算办法》,自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一九八八年部发布的(88)交海字233号《关于取消船舶电台费和修改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与交通系统船岸电台国际公众船舶电报、电话帐务结算办法》同时废止。

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与交通系统船岸电台国际公众船舶通信资费结算办法
一、国际公众船舶电报、电话业务范围和操作规定按《水上无线电通信规则》有关条款办理。
二、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与海岸电台之间的国际帐务结算:
1.各海岸电台按月填写国际公众船舶电报、电话来去登记表一式两份,一份于次月七日前寄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一份留底备查,如全月无业务应按时发函说明。经邮电公众电路和岸台自已收受投送的电报应分别登记。
2.外轮代理公司或交通系统的其他用户经邮电局发出的国际公众船舶电报,仍按现行办法结帐。经海岸电台直接发往船舶的电报,由海岸电台与发报单位在发电以后的五个工作日内直接结算,由海岸电台列收,不再报送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
3.海岸电台报话登记表备注栏内必须注明船舶帐务机构识别码(AAIC),登记表最后应填写总计费字数、分钟数和份/次数,以便核对。无线电话业务应分船逐次登记。(电报、电话登记表样表附后)。
4.国际公众船舶电报、电话来去登记表应逐项填写,除电话登记表单位名称外,其他各项不得使用简略号,并应使用打字机打印。
5.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根据海岸电台寄来的登记表分别向国外帐务机构结算收费,按收费情况每三个季度向岸台主管机构结付海岸费,并按(91)交财字724号“关于调整通信资费结算手续费标准的通知”中规定,扣除每份/次的手续费。
三、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与远洋船舶主管公司之间的结算:
1.远洋船舶应将本船在国外发送的电报、电话,按经由国家和月份作二份帐单,其中一份帐单及时寄给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北京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5);另一份帐单和报底寄给船舶所属公司。如果审核时发现国外帐单及船舶帐单不符时,在由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从相关的国外帐务机构调报底查询。
2.远洋船舶主管公司(包括被代管单位),应将本公司所属船舶的增减情况及时报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国际帐务核算室(地址同上)。新增加的船公司、其主管机关或本船公司应及时通知增加后的公司名称、地址及所属船舶的船名、呼号。
3.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按国外寄来的船舶电报、电话费帐单先行向船公司收取报、话费和按(91)交财字724号“关于调整通信资费结算手续费标准的通知”中规定的手续费。各公司不得擅自将应收费用扣除。
4.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负责核对船舶报底。当与船舶寄来的帐单核对不符时,待与国外帐务机构核实后对溢收或欠收费用分别进行退费或补费处理。但对开出报、话收费通知单四个月后收到的船舶帐单,虽有核对不符者,对溢收部分不退费。
5.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每月向船舶主管公司开送船舶报、话清单及收费帐单。各公司应在帐单收到后十五天内付讫。付款时应注明收费通知单的编号。对于在规定期限内不付或拖欠报费,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可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结算工作顺利进行。
6.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与船舶主管公司结算报、话费时,系将金法郎折合人民币进行结算,原则上采用银行转帐的方法。
四、交通系统船舶的报话费结算按本办法办理,非交通系统的船舶除报、话费按本办法办理外,手续费另行规定。
五、交通系统船舶与部海事卫星地面站间的通信费用,也按本办法办理。
海岸电台国际公众船舶来去电报登记表
------------------------------------------------------------------------
| | 原 来| | | | |
|序号|----------| 发报台名 | 收报台名 |计费字数| 备 注 |
| |日期|号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海岸电台国际公众船舶无线电话登记表
船舶呼号:
----------------------------------------------------------------------------
|序号| 日期 |发话单位|受话单位|受话单位电话号码| 分钟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