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30 09:52:46   浏览:877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201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


201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支付体系继续平稳高效运行,支付业务量持续快速增长。社会资金交易日趋活跃,资金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交易频繁程度进一步提高,对加速社会资金流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平稳运行,支付业务量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一、非现金支付工具

  2010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277.04亿笔,金额905.1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4%和26.5%;笔数和金额同比增速分别加快12.6个百分点和13.4个百分点,非现金支付业务量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一)票据

  票据业务量持续上升,企业资金往来更加频繁。2010年,全国共发生票据业务8.97亿笔,金额284.5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和5.4%,日均业务245.62万笔1、金额7 795.02亿元。支票业务量平稳增长。2010年,支票业务8.72亿笔,金额260.5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4.8%,同比增速分别提高3.0个百分点和降低1.5个百分点。平均每笔支票业务金额为29.86万元,同比增加2.5%,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商业汇票业务保持增长态势,笔数增速加快,金额增速持续回落。2010年实际结算商业汇票业务936.71万笔,金额10.8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0%和12.7%,业务笔数增速加快8.0个百分点,金额增速回落23.3个百分点。商业汇票平均每笔金额为115.78万元,同比下降1.16%。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平稳高效运行。截至2010年末,全国范围内接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机构共有316家,全年共完成出票78 581笔,金额2 650.53亿;承兑81 752笔,金额2 773.66亿。

  受惠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西部地区票据业务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中部地区票据业务量同比增长较快,笔数、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2.1%和19.0%;西部地区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程度不断提高,票据业务量稳步增长,票据业务笔数、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5%和9.2%;东部地区票据业务略有下降,但依然占据全国主体地位。2010年,东部地区票据业务笔数同比下降2.2%,金额同比提高2.3%,占全国票据业务笔数和金额的比例分别为51.0%和72.2%。

  商业汇票逾期垫款金额同比有所下降,票据风险防范成效进一步显现。截至2010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商业汇票逾期垫款金额为94.88亿元,同比下降10.1%。分地区看,商业汇票逾期垫款金额排名居前四位的浙江(16.35亿元)、广东2(11.36亿元)、山东(9.86亿元)、江苏(8.38亿元),四省合计占比达48.4%;分行别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逾期垫款金额38.11亿元,占比40.2%;国有商业银行逾期垫款金额31.33亿元,占比33.0%;其他金融机构3逾期垫款金额25.44亿元,占比26.8%。

  农村信用社等涉农金融机构4票据逾期垫款金额环比出现下降趋势,但潜在票据风险应继续加以关注。截至2010年末,农村信用社等涉农金融机构逾期垫款金额环比下降6.8%,农村信用社等涉农金额机构强化票据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初见成效,但风险管理意识仍需进一步强化。

  (二)银行卡

  银行卡发卡量继续稳定增长,同比增速小幅加快。银行卡受理环境明显改善,每台ATM对应的银行卡数量稳定在万张以下。社会公众持卡用卡意识不断增强,银行卡业务量保持大幅增长,全年银行卡渗透率达到35.1%,银行卡消费对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2010年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24.15亿张,同比增长16.9%,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借记卡累计发卡量与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之间的比例约为9.52:1,低于2009末比例,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占比小幅增长。截至2010年末,全国银行卡人均拥有量1.81张,其中北京、上海等地信用卡人均拥有量较大,分别为1.17张、1.06张,远高于0.17张的全国人均信用卡拥有量。随着银行卡受理环境的不断改善,银行卡作为我国居民使用的最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其发卡量还将保持增长趋势。

  截至2010年末,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联网商户218.3万户,联网POS机具333.4万台,ATM27.10万台,较2009年末分别增加61.65万户、92.57万台和5.61万台。截至2010年末,我国每台ATM对应的银行卡数量为8 913张,同比减少7.3%;每台POS对应的银行卡数量为724张,同比减少15.6%。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成效不断显现。

  2010年,发生银行卡业务257.56亿笔,同比增长30.8%,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2.7个百分点;业务金额246.76万亿元,同比增长48.7%,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8.2个百分点。日均7 056.63万笔,金额6 760.63亿元。其中,银行卡存现46.84亿笔,金额44.8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0%和30.0%;取现117.87亿笔,金额50.9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0%和37.1%;消费48.49亿笔,金额10.4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9%和52.0%;转账44.36亿笔,金额140.4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7%和60.6%。

  银行卡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年银行卡渗透率达到35.1%,比2009年提高3.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进一步活跃。2010年,全国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和笔均消费金额分别为4 318元和2 151元,与2009年相比分别增长30.0%和9.5%。银行卡跨行消费业务37.24亿笔,金额9.05亿元,同比增长25.2%和49.8%,分别占银行卡消费业务量的76.8%和86.7%。

  联合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取得成效,信用卡授信总额和信用卡期末应偿信贷总额均大幅增长;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略有下降,信用卡坏账风险有所缓解。截至2010年末,信用卡授信总额2.00万亿元,较2009年末增加6 374.61亿元,增长46.8%;期末应偿信贷总额4491.60亿元,较2009年末增加2 034.03亿元,增长82.8%。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6.89亿元,较2009年末减少0.07亿元,同比下降0.1%;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1.7%,较2009年末回落1.4个百分点。国有商业银行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1.1%,较2009末年回落0.8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2.6%,较2009年末回落1.6个百分点。

  (三)结算方式

  汇兑、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业务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汇兑、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业务10.51亿笔,金额373.9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0%和33.7%,较上年同期增速分别加快14.5个百分点和23.8个百分点。其中,汇兑业务10.2亿笔,金额362.7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9%和 34.2%,同比增速分别加快14.4个百分点和24.7个百分点。

  二、支付系统

  2010年,支付系统业务量同比持续快速增长,业务金额创历史新高。大额实时支付系统日均处理业务量稳定在100万笔以上、金额接近5万亿元5;小额批量支付系统业务量持续大幅增长;同城票据清算系统业务量小幅增长;境内外币支付系统业务量持续快速增长,系统使用效率不断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业务量持续快速增长,国有商业银行支付服务市场竞争力保持在较高水平;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业务量继续快速增长。

  2010年,支付系统6共处理支付业务120.04亿笔,金额1 663.8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1%和37.8%,较2009年增速分别加快14.7个百分点和31.0个百分点。从支付系统资金往来情况看,全国共18个省(市、自治区)的辖内资金流动量占本省(市、自治区)资金流动总量的比例超过50%。2010年,处理资金总量最大的三个地区为北京、上海、广东,这三个地区的资金流动总量分别占全国资金流动总量的31.2%、13.3%和12.1%,三地资金流动总量占全国总量的56.6%,比上年下降6.5个百分点。

  (一)大额实时支付系统

  大额实时支付系统业务量同比继续快速增长。2010年,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处理业务2.91万亿笔,金额1 104.3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4%和37.4%,业务金额是全国GDP(39.80万亿元)总量的27.25倍;日均处理业务116.49万笔,金额4.42万亿元,同比笔数增加17.68万笔,金额增加1.21万亿元。

  (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

  小额批量支付系统业务量持续大幅增长,社会公共支付需求进一步增强。2010年,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办理业务3.87亿笔,金额16.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2%、41.5%。日均处理业务108.71万笔,金额455.62亿元7,同比分别增长68.5%和39.1%。

  (三)同城票据清算系统

  同城票据清算系统业务量小幅增长。2010年,同城票据清算系统共处理业务4.50亿笔,金额73.1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和5.5%,占支付系统业务笔数和金额的3.7%和4.4%;日均处理业务179.83万笔,金额2927.62亿元8,同比分别增长4.9%和5.9%。

  (四)境内外币支付系统

  境内外币支付系统业务量快速增长。2010年,外币支付系统共运行250个工作日,处理支付业务54.47万笔,金额9383.88亿元(1408.9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2.5%和172.3%;日均处理支付业务2179笔,金额37.54亿元(5.64亿美元)。

  (五)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

  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业务量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共处理业务52.45亿笔,金额458.0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8%和45.5%,分别占支付系统业务笔数和金额的43.7%和27.5%;日均处理业务1 436.88万笔,金额1.25万亿元9。国有商业银行支付服务市场竞争力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行内支付系统业务量增长迅速。国有商业银行行内支付系统共处理业务34.53亿笔,金额255.0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3%和48.7%;农村商业银行行内支付系统处理业务5.56亿笔,金额16.3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4%和62.0%;外资银行行内支付系统处理业务24.79万笔,金额3.6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4%和90.8%。

  (六)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

  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业务量继续快速增长。2010年,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共处理业务55.77亿笔,金额11.0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和44.5%,增速较2009年分别上升5.1个百分点和14.0个百分点,日均处理业务笔数1 527.85万笔,金额303.40亿元10。

  三、银行结算账户

  截至2010年末,全国共有银行结算账户33.76亿户11,同比增长20.0%,增速较去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单位银行结算账户2 487.07万户,占银行结算账户的0.7%,同比增长13.5%,增速较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个人银行结算账户33.51亿户,占银行结算账户的99.3%,同比增长20.0%,增速较去年提高2.2个百分点。

  (一)单位银行结算账户

  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数量稳步增长,基本存款账户数量在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中的占比小幅提高。截至2010年末,全国单位银行结算账户2 487.07万户,同比增长13.5%。其中,基本存款账户1 475.28万户,一般存款账户750.32万户,专用存款账户237.1万户,临时存款账户24.36万户,分别占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59.3%、30.2%、9.5%和1.0%,同比分别增长14.5%、14.4%、6.1%和4.5%。

  注册资金规模在1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开立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数量占全部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总量的七成以上,注册资金规模较大企业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同比增速持续快速上升。截至2010年末,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下、100万元-1 000万元、1 000万元-1亿元和1亿元以上的企业开立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占比分别为71.2%、17.8%、8.3%和2.6%,同比分别增长11.6%、17.1%、20.9%和20.1%。自2010年以来,我国不同注册资金规模企业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同比增速较经济危机爆发时期明显回升,而注册资金规模较大企业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同比增速的反弹力度相对更加明显。

  农业、服务业、批发零售、房地产等与社会公众联系较为密切行业的银行结算账户数量持续增长。各行业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延续了去年的增长态势。截至2010年末,增速在前5位的农林牧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以及房地产业等与社会公众联系较为密切的行业,同比增幅分别为23.2%、20.0 %、19.7%、18.7%和18.0%。

  房地产业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数量继续增长,但增速呈现放缓态势,低于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总量增速。截至2010年末,全国房地产业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数量共计75.34万户,同比增长18.0%,增速较上年放缓5个百分点。

  制造业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数量增长回升,在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中的占比逐步下降。作为工业经济总体代表的制造业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数量延续了前期回升向好的运行态势,环比和同比均继续增长。截至2010年末,制造业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共计428.83万户,同比增长9.4%,同比增速提高2.9个百分点。制造业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数量占全行业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数量的比重为17.2%,占比较去年下降0.7个百分点。

  (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数量大幅增长;近六成的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分布在经济大省或人口大省。截至2010年末,个人银行结算账户33.51亿户,同比增长20.0%。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数量占比前十名的省(市)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上海、福建、北京、四川、辽宁,十省(市)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共计19.96亿户,全国占比合计达59.6%,占比同比减少1.5个百分点。



  1、按365日计算,如无特别注明,下同。

  2、包括深圳市。

  3、其他金融机构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下同。

  4、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

5、2010年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实际运行250个工作日,此处按实际运行工作日计算。

  6、支付系统包含大额实时支付系统、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同城票据清算系统及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等6个系统。

7、2010年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实际运行356个工作日,此处以实际运行工作日计算。

  8、此处以2010年全年实际工作日250日计算。

  9、2010年共365个自然日,此处按2010年自然日计算。

  10、2010年共365个自然日,此处按2010年自然日计算。

  11、银行结算账户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下同。

附件:201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PDF格式 点击下载)
http://www.pbc.gov.cn/image_public/UserFiles/goutongjiaoliu/upload/File/2010%E5%B9%B4%E6%94%AF%E4%BB%98%E4%BD%93%E7%B3%BB%E8%BF%90%E8%A1%8C%E6%80%BB%E4%BD%93%E6%83%85%E5%86%B5.pdf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发常州市实施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政府


常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常政发〔2005〕214号


关于颁发常州市实施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办法的通知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现将《常州市实施〈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办法》颁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州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常州市实施《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根据《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制宣传教育,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行全面规划,统一组织,分类实施,突出重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方法,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积极发挥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推进依法治市进程。
  第四条 法制宣传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宣传普及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第五条 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
  第六条 法制宣传教育的基本要求是:  
  (一)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国家基本法律以及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理论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青少年、学生重点学习和掌握保护未成年人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与青少年、学生心理、生理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提高青少年、学生自我保护和预防犯罪的能力;
  (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习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职工权益保护等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经营管理水平;
  (四)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学习掌握与其工作、生活特点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自觉遵纪守法,勤劳致富。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各级人民政府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所需经费应当予以保障,市级按照总人口0.20元/人年、辖市(区)按总人口0.40元/人年标准,列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按照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加大投入。
  第八条 司法行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制宣传教育的法律、法规、规章、决议、决定;
  (二)拟定和组织实施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年度计划;
  (三)协调、指导、督促和定期检查本地区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四)协调、组织法制宣传教育的培训、考试、考核;
  (五)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六)提出法制宣传教育的奖惩建议;
  (七)办理法制宣传教育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 法制宣传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将法制宣传教育列入工作计划,确定相应的机构或人员负责组织实施,加强对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
  各单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所需经费,由所在单位予以保证。
  第十条 国家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结合各自职能,组织开展面向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向公民普及和宣传相关专业法律法规知识。
  第十一条 人事行政部门应当结合对国家公务员的管理,会同政府法制部门加强对公务员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考试考核工作。
  国家工作人员培训机构应当将基本法律知识和与业务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列入培训课程。国家公务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应达到规定要求。
  第十二条 新闻媒体的主管部门和文化、出版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发挥大众传播媒介、文艺演出团体和图书音像出版单位的作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各类新闻媒体应设置有固定的法制宣传专版、专栏,组织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第十三条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切实加强在校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将法制宣传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开设与在校学生心理、生理相适应的法制课程,每学期法制教育课时达到规定要求。组织学校法制教育师资培训,积极创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学校法制副校长作用,加强校园内外法制教育网络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体系。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考核。
  第十四条 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当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法制宣传教育。根据企业改革、发展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和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组织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考核,企业经营管理者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应达到规定要求。
  第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联、私营个体协会应当开展对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组织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
  第十六条 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结合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其职工进行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
  第十七条 公安、民政、劳动保障等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对流动人口、失业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
  第十八条 村民委员会、社区居委会应当组织开展对本辖区居住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公民学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指定专人负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建立法制宣传教育阵地。
  第十九条 法制宣传教育实行考试、考核制度。考试、考核由法制宣传教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国家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应当参加统一组织的法律知识考试、考核。
  对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的管理人员,可以参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自行组织相应的法律知识考试、考核。
  第二十条 国家机关应当将工作人员的学法、守法、用法情况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并作为任用和晋升的条件之一。
  国家机关录用工作人员,应当将法律知识作为录用考试的内容,考试不合格的,不得录用。
  第二十一条 推行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
  第二十二条 政府法制部门应当组织实施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考核,开展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岗前培训和每年法律知识更新培训,行政执法人员每年参加法律知识更新学习培训时间应达到规定要求。对法律知识考试或考核合格者方可授予执法资格。
  第二十三条 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的法律知识培训及考试、考核,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对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五条 对不履行法制宣传教育职责的单位,由各级人民政府或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视情作出处理。
  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检查或者考核不合格的单位,由各级人民政府或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无故不参加法律知识考试的,由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参加考试。
  第二十七条 对挪用法制宣传教育经费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限期归还,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等有关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的通知

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等有关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的通知

通政办发〔2009〕153号


市各关部门和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南通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等有关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八月二十四日

  南通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等有关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落实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职责,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南通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安委会)是代表市人民政府组织、协调、监督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管理组织,其成员单位由市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

  市安委会办公室设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市安委会的日常工作。

  第三条 市安委会成员等有关单位应当履行本规定确定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自觉服从市安委会的指导、协调和监督。

  第四条 市安委会对市安委会成员等有关单位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情况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对不履行或不严格按照规定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行为提出纠正意见。

  第五条 市安委会成员等有关单位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共同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认真研究解决本部门(单位)、本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二)建立健全本部门(单位)、本系统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定期对落实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三)根据国家、省和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规划、目标和要求,结合本部门(单位)、本系统的实际,制定安全生产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组织本部门(单位)、本系统的安全检查,认真排查治理事故隐患,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建立健全本部门(单位)、本系统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管理档案,督促有关责任单位制定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或监督、指导有关单位实施。

  (六)负有行政审批(许可)职能的部门,对涉及安全生产事项的审批(许可)项目要严格依照法定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审批(许可)。

  (七)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单位),要明确相应的机构和人员,落实工作经费,依法加强对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八)制定本部门(单位)或监管单位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经本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后,报市安委会办公室备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九)当本部门(单位)或监管单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重大险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及时向市人民政府和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做好善后工作,并协助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十)负责本部门下属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负责分解市政府及市安委会下达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落实。

  (十一)完成市委、市政府及市安委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承担市安委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具体职责是:研究提出全市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重要措施的建议;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市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督查;参与研究有关部门在产业发展中涉及安全生产的相关工作;根据市政府授权,组织较大以上事故调查处理;组织协调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指导协调全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承办市安委会召开的会议和重要活动;督促、检查市安委会会议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综合监督管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依法行使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权。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组织起草全市安全生产方面的规则、规程和政策措施;分析、预测并通报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协调和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制定全市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并组织实施;指导、协调和监督有关部门、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三)负责发布全市安全生产信息,综合管理全市生产安全伤亡事故统计和分析工作;依法组织、协调市级权限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和办理结案工作,并监督事故查处的落实情况;研究制订全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和协调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

  (四)负责综合监督管理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

  (五)指导、协调全市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工作;组织实施对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有关设备(特种设备除外)进行检测检验、安全评价、安全培训、安全咨询等社会中介组织的资质管理工作,并进行监督检查。

  (六)组织、指导全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工作,依法组织、指导并监督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除外)的考核工作和生产经营单位主要经营管理者、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考核工作;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工作。

  (七)负责监督管理部、省属在通企业和未实行属地管理的市管重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依法监督全市工矿商贸企业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及其安全生产条件和有关设备(特种设备除外)、材料、劳动保护用品的安全管理工作。

  (八)依法监督检查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情况;依法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情况和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依法查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

  (九)拟订安全生产科技规划,组织、指导安全生产重大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示范工作。

  (十)组织实施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及注册的管理工作。

  (十一)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方面的交流、合作活动。

  第七条 市监察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依法对监察对象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情况实施监察,并按干部管理权限对构成安全生产违纪的案件及涉案人员进行调查处理。

  (二)按规定参加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并负责对事故调查工作进行监督。调查核实有关监察对象的责任,提出处理建议。对事故责任追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督促、指导全市各级监察机关做好职责范围内各类重大事故或其他性质恶劣事故的调查处理和问责追究工作,督促各项整改措施切实落到实处。

  (四)会同安监部门适时通报或通过新闻媒体公布重特大安全事故案件责任追究情况。

  第八条 市公安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履行全市危险化学品公共安全管理职责。负责指导、监督全市公安机关审查核发剧毒化学品准购证、购买凭证和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工作;依法履行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督职责,并对相应持证单位及个人购买、运输、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及其执行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负责民用爆破器材的公共安全管理和使用、运输环节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侦查非法制造、买卖、储存、运输、邮寄民用爆破器材的刑事案件;负责烟花爆竹的公共安全管理,许可烟花爆竹运输和确定运输路线,侦查非法生产、买卖、储存、运输、邮寄烟花爆竹的刑事案件。

  (三)负责焰火晚会烟花爆竹燃放活动和大型群众文化、体育、商业或集会游行示威等大型活动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四)履行全市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根据全市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的形势,提出防范道路交通和火灾事故的措施和对策;组织、指导、监督全市公安交通管理机构和公安消防机构依法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五)依法参加有关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第九条 市总工会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组织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广大职工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安全生产权利,履行安全生产义务。

  (二)参与研究、制定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政策和措施,并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三)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安全生产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对生产经营单位不履行安全生产职责,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纠正建议。

  (四)依法参与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的审查、验收和监督检查。

  (五)参与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十条 市委宣传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将安全生产宣传作为全市实施社会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宣传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组织实施。

  (二)组织、指导建立我市安全生产公益宣传通道;组织各新闻单位宣传国家、省和全市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报道安全生产先进典型及重大安全生产活动。

  (三)指导全市各级宣传部门及新闻单位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和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情况实施舆论监督。

  (四)协同有关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协调有关新闻单位刊播全市安全生产重大事项公告和通报。

  (五)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引导新闻媒体正确宣传安全事故或其他突发事件,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和社会稳定。

  第十一条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将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纳入基本建设项目计划,把全市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纳入发展计划,并督促、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二)根据国家产业指导支持工艺技术先进、危险和有害因素较小的建设项目,淘汰工艺技术落后以及无法达到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建设项目。

  (三)对基本建设项目立项进行审核管理时,指导有关单位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

  第十二条 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指导全市工商贸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履行全市机械、冶金、有色、石化、电力、建材、轻工、纺织、船舶工业及商贸流通业的行业安全生产指导职责。

  (二)指导全市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指导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条件。

  (三)组织技术改造建设项目时,要求企业将安全设施投入一并纳入技术改造项目概算,指导企业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

  (四)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履行全市电网运行安全的监督检查职责,依法打击影响和破坏电网安全运行的违法行为。

  (五)参加全市工商贸系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第十三条 市教育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履行全市教育系统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根据全市学校的安全状况和安全工作属地管理原则,制定防范安全事故的措施和对策,建立师生安全事故防范机制,监督学校履行安全管理责任,指导、督促学校(单位)制定应急预案并实施演练。

  (二)负责驻通大中专院校和直属学校(单位)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学校(单位)对教学场所、生活设施、校办企业、实验基地特别是各类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危房、易燃易爆、压力容器、用火用电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组织、督促整改。

  (三)加强对直属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监督管理。对以各种形式、名义组织学生从事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劳动,或其他有毒、有害的危险性劳动,或以各种名义将学校场地出租作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场所,或给予中小学生使用有毒、有害教具或学具的,必须立即制止和纠正,并及时对有关责任人依法进行查处。

  (四)将安全教育列入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组织师生员工开展事故警示教育活动,向师生员工普及事故防范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五)制定本系统重大安全事故处理预案,参与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第十四条 市科学技术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将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纳入全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择优给予支持。

  (二)参与普及安全生产科学知识。对推广应用安全生产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成果的科技项目给予资助。

  (三)积极支持科研机构和有关单位开展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

  第十五条 市民政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配合对抗灾救灾工作安全实施监督管理,配合协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疏散人员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二)对所属单位安全生产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并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市司法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列入公民普法的重要内容,会同有关部门宣传普及国家和省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二)监督、指导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采取各种形式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安全生产法律服务,对经济困难的公民依法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七条 市财政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根据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确保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所需的经费。

  第十八条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依法查处用人单位损害劳动者劳动健康的行为,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执行工伤保险法律法规情况,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三)负责受理工伤认定申请,组织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工伤职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四)负责直属单位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其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第十九条 市国土资源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履行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职责,负责查处、取缔无证开采等非法采矿行为,维护全市正常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秩序。

  (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对市政府决定关闭的非煤矿山企业,依法注销采矿许可证。

  (三)负责全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编制地质环境保护、监测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计划,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地质环境的监测,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四)参与非煤矿山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第二十条 市建设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履行全市建设(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根据全市建筑(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依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防范建筑安全事故的对策和措施并组织实施,加强村镇建设安全生产的业务指导工作。

  (二)负责局系统直属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的监管工作。负责市区供水、市政设施、城市公交、风景园林等城市建设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三)履行全市依法应当办理施工许可的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等建设工程的安全监督职责。

  (四)依法履行全市燃气管理相关职责。

  (五)负责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报告工作,发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信息。

  (六)组织或参与建设工程有关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二十一条 市规划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在受理城市规划区内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城市道路、桥涵、广场、市政管线的新建、扩建、改建及户外广告、城市雕塑小品等建设项目的报建时,将安全生产作为审批规划和批准建设的重要参考指标。

  (二)负责职责范围内违法建筑的查处,配合辖区政府组织的联合执法工作。

  (三)负责直属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市城管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履行全市户外广告、霓虹灯设施的安全管理职责。负责指导全市户外广告、霓虹灯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相关单位完善户外广告、霓虹灯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全市户外广告、霓虹灯的安全专项检查,排查事故隐患,并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整改隐患。

  (三)健全和完善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行政审批工作机制。

  (四)参与全市户外广告、霓虹灯业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二十三条 市交通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全市内河通航水域(国家海事部门管辖水域除外)的交通安全监督管理,水路客(货)运输船舶及设施的法定检验;负责全市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负责船员适任资格培训、考试、发证管理,维护水上交通秩序。

  (二)负责全市道路、水路客(货)运输及相关运输辅助业经营资质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抓好车站(场)的安全管理工作。配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做好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

  (三)依法对公路桥梁等交通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四)负责交通部门管理的公路(包括桥涵)、航道交通安全设施(包括路标、航标、交通安全标志、标线、安全护栏等)的设立、维护与管理,对不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公路路段和危险桥梁逐步实施改造。

  (五)履行全市危险化学品公路、水路运输单位及其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职责。

  (六)组织或参加有关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第二十四条 市水利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全市水利设施运行安全管理工作。

  (二)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全市防汛、抗旱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负责全市水利建设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四)负责组织编制全市水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按照有关规定组织或参加水利系统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第二十五条 市农业局(林业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履行全市农业生产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指导、监督全市农业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工作,指导森林防火工作。

  (二)指导全市农药安全使用和事故防范工作。

  (三)组织协调或参与农业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第二十六条 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指导督促各县(市)、区外经贸部门搞好属地对外贸易出口加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配合劳动部门按照世界贸易组织条款有关出口企业劳工条件的要求,指导出口企业遵守有关公约、条约,协助督促出口企业遵守危险化学品公约,保障安全投入,完善安全设施,保证出口企业的劳动条件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要求。

  (二)参与有关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第二十七条 市文化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履行全市文化系统企事业单位的行业安全管理职责。组织开展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图书馆、影剧院、文化馆的安全检查,指导、督促相关单位排查和整改事故隐患,做好安全事故防范工作。

  (二)配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做好文化市场、网吧、歌舞厅文化娱乐场所以及音像市场等公众聚集场所的安全管理。

  (三)参与有关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第二十八条 市卫生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履行全市卫生监督管理职责。

  (二)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为,依法对产生或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的卫生设施进行审核或验收,查处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三)负责全市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等公共卫生重特大事故的紧急救护和医疗工作,组织或参与全市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公共卫生重特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参与其他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对重特大安全事故现场实施紧急处置、救护以及防疫处理。

  (四)负责全市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事故和职业病发生情况综合统计、分析和报告工作,提出预防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措施和对策。

  (五)指导全市卫生系统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指导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医疗废弃物、放射性物品安全处置管理工作。

  (六)编制全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指导各地卫生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第二十九条 市环境保护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履行全市放射性物品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负责放射性物品生产、销售、储存、运输、使用安全的统一监管;依法查处放射性物品违法行为,调查和处理放射性物品安全事故。

  (二)履行全市废弃危险化学品和医疗废弃物处置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负责调查重大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负责有毒化学品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并对处置工作提出建议;协助上级做好进出口危险化学品的登记和监督工作。

  (三)组织全市环保系统对企业的环保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排除事故隐患。

  第三十条 市广播电视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对广播电视系统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协调、指导广播电视媒体对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舆论监督。

  (二)将安全生产宣传纳入社会公益性宣传范畴,并在本系统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予以安排。

  (三)指导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积极播放关于安全生产题材的新闻或专题节目;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安全生产法制教育和安全生产重大宣传活动。

  第三十一条 市房产管理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贯彻《南通市市区城镇房屋安全管理办法》,履行市区城镇房屋安全管理职责;指导县(市)房屋安全管理工作,包括房屋安全鉴定、白蚁防治、房屋装饰装修(住宅及工程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下或者建筑面积在300㎡以下的非住宅)管理等工作。

  (二)负责直管公房的安全管理,做好危旧直管公房的维修工作。

  (三)组织房管系统安全专项检查,排查事故隐患,并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整改。

  (四)负责房管系统所属各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负责指导全市物业服务公司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协助负责城市房屋拆迁安全管理。

  第三十二条 市体育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全市体育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履行所属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

  (二)协同产权部门负责体育场所和体育设施的安全管理;负责游泳场馆和其它体育活动场所、体育设施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三)编制本市组织的重大体育比赛的安全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做好重大赛事的安全监管工作。

  (四)组织或参与游泳场馆溺水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三十三条 市旅游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履行全市旅游行业的安全管理职责。组织开展旅游安全专项检查,排查旅游设施安全隐患并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整改。

  (二)负责监督、指导有关部门、单位做好旅游景区(点)、度假区、旅游宾馆、旅行社、旅游车船以及特种旅游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履行旅游景区(点)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的监督检查职责,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单位完善游览区的安全设施,做好惊险游乐设施的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督促有关单位做好游客聚集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

  (四)按规定及时统计、上报旅游安全事故情况,参与重大旅游人身伤亡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第三十四条 市粮食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履行全市粮食系统的安全管理和指导职责。负责指导全市粮库、粮油加工企业以及经营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相关单位完善消防安全设施、加工装备安全技术措施;教育职工正确用电、用火,科学使用储粮化学药品,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全市粮食系统安全专项检查,排查事故隐患,并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整改。

  (三)参与全市粮食系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第三十五条 市海洋与渔业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贯彻实施国家和省有关海洋渔业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履行全市海洋渔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年度渔业(滩涂养殖)安全生产目标、计划及实施方案,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依法对海洋渔业水上交通、作业安全实施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违章人员,保证海洋渔业水上交通、作业安全。

  (三)负责渔业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组织渔业安全生产大检查;负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渔业安全生产常识、技能的宣传、培训和教育。

  (四)负责编制海洋渔业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依法组织或参加海洋渔业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第三十六条 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全市民族宗教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组织开展全市宗教场所的安全生产检查,排查事故隐患,并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整改。

  (三)负责收集整理全市宗教系统安全生产信息,通报安全生产情况。

  第三十七条 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自建、公共和社会移交人防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二)组织对自建、公共和社会移交人防工程的安全生产检查,排查事故隐患,并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整改。

  第三十八条 市港务管理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履行全市港口、码头及其他港口企业的安全管理职责。

  (二)负责港口、码头设施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指导有关单位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

  (三)负责港区危险货物作业泊位、库场区域范围的划定及作业资质认定,并实施监督管理。

  (四)参与全市港口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第三十九条 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履行全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组织实施拖拉机(含拖拉机变型运输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理。开展拖拉机等农业机械使用安全的宣传教育;配合有关部门搞好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并根据农机安全生产的实际,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

  (二)负责全市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验、注册登记、核发牌证工作;负责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考试、发证以及定期审验工作;负责农机培训学校、农业机械改装点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负责勘查、处理道路外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和统计上报工作,参与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在道路上发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四十条 市气象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对全市重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警报工作,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对重大气象灾害作出评估,参与重大项目的气候环境影响论证。

  (二)指导全市雷电灾害公共安全防御工作,组织全市性防雷设施的安全检查,对可能遭受雷击的高层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备的雷电防护装置,指导有关单位委托防雷设施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三)负责全市气象探空气球的统一规划与管理,确保探空气球不影响航空安全;负责系留气球、自由气球悬挂、施放的安全监督;负责探空气球施放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查处。

  (四)对在建项目按规范要求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五)依法组织或参加雷电灾害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四十一条 市铁路办公室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扎口管辖范围内铁路安全管理工作,加强路外安全宣传教育,做好安全监控和事故预防工作。

  (二)组织开展管辖范围内铁路道口的安全生产检查,排查事故隐患,并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整改。

  (三)参与管辖范围内铁路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第四十二条 市供销合作总社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履行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二)组织本系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督促、指导供销合作社企业排查事故隐患,做好消防安全以及其他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防止火灾、爆炸、中毒以及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参与本系统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第四十三条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监督检查各出资企业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情况,督促出资企业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危险场所进行严格检查,对事故隐患及时落实整改责任并抓好整改。

  (二)督促出资企业搞好统筹规划,把安全生产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保障职工健康与安全。

  (三)根据出资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提出防范安全事故的对策和措施,并指导、督促实施;协调解决出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对出资企业整体工作的考核之中,并与出资企业负责人的业绩和收入挂钩,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四)参与出资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负责落实事故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四条 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统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工作。

  (二)综合协调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三)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职责和执行“三定”规定情况的评估。

  第四十五条 南通工商行政管理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的前置审批项目作为市场主体准入的前置条件和注册登记的前置程序。

  (二)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依法注册的危险化学品销售的经营户的监督管理,依职权取缔和打击非法、违法经营危险化学品的行为。

  (三)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对被依法取缔和吊销生产、经营资格的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凭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吊销生产、经营资格的通知,责令生产经营者变更登记注册,或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第四十六条 南通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检验单位资质审查以及检验单位从业行为的监督管理工作;依法对用于安全防护等方面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依法对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等环节实施日常监督检查,并对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二)负责全市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监督工作,并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范围内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考核和发证。

  (三)协助上级质监部门对列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以及防爆电气产品发放生产许可证并进行监督管理。

  (四)负责全市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和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监督管理工作,督促有关单位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整治,对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实施监控;组织编制特种设备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五)负责全市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工作;依法组织或参加全市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第四十七条 市盐务管理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全市盐务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二)组织开展全市盐务系统及直属单位的安全生产检查,排查事故隐患,并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整改。

  第四十八条 南通烟草专卖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全市烟草系统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组织开展全市烟草系统及直属单位的安全生产检查,整改、消除事故隐患。

  (三)负责收集整理全市烟草系统安全生产信息,通报安全生产情况。

  第四十九条 南通海事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贯彻和执行国家水上交通安全、航行保障、船舶和水上设施检验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范。

  (二)负责辖区内水上交通安全、水上建设工程与通航有关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三)负责船舶登记、船舶法定配备的操作性手册与文书审批,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与监督和船员管理工作。

  (四)负责辖区内水上交通事故、水上交通违法案件调查处理和事故统计上报工作;在市政府组织领导下负责辖区内水上搜救工作。

  第五十条 南通邮政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履行全市邮政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根据全市邮政系统的安全状况,制定防范安全事故的措施和对策,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开展本系统安全大检查,指导、督促全市各邮政单位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规范的邮件安全检查制度,落实邮件的安全检查责任,严防危险物品或其他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邮件进入邮政通信渠道,配合有关部门查处涉及安全的相关案件。

  第五十一条 南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二)组织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食品、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依法组织或参加有关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五十二条 市人民检察院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依法参加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

  (二)负责对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构成犯罪的安全事故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参与发布全市追究重大安全事故责任的公告、新闻发布和通报。

  (四)开展责任事故犯罪预防工作,对不构成犯罪的责任事故开展检察建议活动。

  第五十三条 共青团南通市委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安全法制宣传及安全生产科技知识普及活动。

  (二)组织共青团员和青年职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活动,维护青年职工在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